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两翼。我们应该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使两者各展其能,相互促进,实现教育的最大成效。而搭建两者之间联系的最佳桥梁就是家访。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新的教育形势下班主任更应该重新认识家访的重要性
教师家访是课堂教学的第二战场,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教育对象可选择不同的家访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除了教师登门造访以外,还有家校联系平台、电话语音沟通、手机微信、QQ群等等。但我觉得,怎样选择适当的方式家访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学期中我带的是高一年级,在寒假期间,我通过手机微信的方式和每位家长进行了微信家访,主要是了解孩子在家的作业完成情况,有的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还可以在微信中通过微课的形式辅导答疑。
有的学生遇到了严重的思想困惑问题,电话、微信等家访形式还是无法替代传统的登门家访。上学期我班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变故情绪上波动很大,连续旷课数日,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就很难了解到孩子家庭的情况,以及具体的原因,也就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于是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登门家访,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还有一些专门问题成为我家访的特殊内容,比如说青春期的异性交往问题,这个问题很适合以家访的形式解决;再比如说高一孩子青春期的叛逆问题,在学生家里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关于家访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端正家访的目的,老师要带着真诚,带着热情,走进学生家庭,不能变成变相的告状。
二.教师家访要讲究交流的艺术。
三.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要善于把握适当的时间。
五.后续要巩固家访的成果。
家访让我受益匪浅,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离不开面对面、心连心的亲密切磋。敲开学生的家门,也就敲开了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家庭,也就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