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绿色咨讯13

绿色学校知识讲座(二)

  一、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教育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达成的一个共识,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环境教育是一项根本策略。因此,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得人们开始对环境教育进行反思,认为环境教育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联合国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坚定地支持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新理念,大会闭幕式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绿色学校的内涵:
   “绿色学校”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管理者、教师、职员、学生全员参与;
   (2)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
   (3)以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中心影响家长、社区、社会;
   (4)建立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5)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6)通过环境知识形成环境意识,而后自觉实施环境行为;
   (7)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伦理观和消费观。

   三、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是环境教育的根本目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能力。

   四、什么是环境问题?
   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以下本文中提到环境问题也采用这种用法。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等。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的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由环境污染还会衍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还会造成酸雨。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教师在环境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
   1、环保实践者
   2、环保行动者
   3、环保宣传者